一、前言

債務重組過程中,許多人因為財務壓力或信用受損,無法再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貸款或債務安排。這時候,市面上會出現所謂的 「代名人」 服務,聲稱可以幫助債務人解決問題。
然而,使用「債務重組代名人」並不是一條安全的道路,甚至可能帶來嚴重的法律與信用風險。本文將深入探討代名人的真相、風險以及替代方案。

二、什麼是債務重組代名人?

「代名人」通常指的是 替債務人出面申請貸款、信用卡或重組計劃的人。
舉例來說,如果某人因為信貸紀錄不佳,銀行拒絕提供新貸款,他可能會透過一位「代名人」來申請貸款,再由自己實際供款還錢。

這種做法在法律上具有灰色地帶,本質上就是「借用他人名義」,因此存在極大風險。

常見的代名人情況包括:

以代名人名義申請「卡數一筆清」。

代名人出面申請私人貸款,再交由債務人使用。

債務重組公司安排所謂「代理人」幫客戶處理貸款。

三、為什麼有人需要代名人?

信用不良:債務人因為過去有拖數或破產紀錄,銀行拒絕提供新貸款。

收入不足:銀行審批貸款需要入息證明,如果債務人收入過低,可能無法成功申請。

急需資金:面臨追債或法律訴訟,急需現金周轉。

希望隱瞞債務狀況:避免債務問題被親友或同事發現。

四、使用代名人的風險

  1. 法律風險

以他人名義借貸,本質上可能涉及詐騙。

如果債務人未能如期供款,代名人需承擔全部法律責任。

  1. 信用風險

債務記錄會記在「代名人」的名下,而不是實際債務人。

一旦違約,代名人的信貸紀錄會嚴重受損,甚至無法再貸款或申請信用卡。

  1. 人際關係風險

如果代名人是親友,最終因還款問題反目,容易破壞關係。

很多人最後不僅失去財務信用,還失去友情或親情。

  1. 被中介利用

部分不良債務重組公司會聲稱「提供代名人服務」,實際上是收取高昂費用,卻讓客戶與代名人同時陷入風險。

五、真實案例分享
案例一:債務人失蹤,代名人揹債

陳先生因信用不良,找朋友做代名人申請貸款。初期陳先生有如期還款,但半年後失業失蹤,結果所有債務都由代名人承擔,導致對方被銀行追債。

案例二:代名人遭列入黑名單

王小姐的弟弟因卡數纏身,請她做代名人申請「卡數一筆清」。王小姐基於親情答應,卻因弟弟供款不穩定,被銀行列入黑名單,影響了她之後買樓的按揭資格。

六、債務重組代名人 vs 正規方案的比較

代名人:風險極高,沒有法律保障,信用紀錄全由他人承擔。

債務舒緩(DRP):合法途徑,由銀行與債務人協商,延長還款期。

IVA(個人自願安排):經法院認可的協議,還款期固定,一般為 4–5 年。

破產:最後的選擇,但法律透明,清償後有重建機會。

👉 可以看出,與其依賴「代名人」,選擇合法、正規的債務重組方式,才是真正安全的道路。

七、如何避免代名人陷阱?

不要相信「包批貸款」廣告:這些往往是中介陷阱。

拒絕代名人安排:不論是公司還是親友,借用他人名義始終風險極高。

先與銀行或專業機構商討:有時銀行願意給予延長還款期的機會。

尋求合法支援:可向財務輔導服務、破產管理署或專業會計師查詢。

八、結論

所謂的 「債務重組代名人」 聽起來似乎能解決燃眉之急,但實際上卻暗藏巨大風險。代名人最終可能揹上債務、信用受損,甚至觸犯法例。
對於真正面臨債務困境的人來說,應勇敢面對問題,選擇 債務舒緩、IVA 或破產 這些合法途徑,而不是依賴沒有保障的代名人。